曾有人认为翡翠与钻石一样,都是在地壳深部几千度高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其实不然;美国不少地球物理学家在实验室做了大量的仿真实验,再结合世界各地发现翡翠矿床的实际情况,他们认为,翡翠并不是在高温情况下形成的,而是在中—低温条件下在极高压力下变质成因的。翡翠是在一万个大气压和比较低的温度(200 – 300oC )下形成的。我们知道地球由地表到深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是:凡发现有翡翠形成的地方均有含钠长石的火成岩侵入体(中—基性岩)。钠长石的化学成份为 NaAlSi3O8,所以可以推测翡翠是在中—低温、高压条件下由含钠长石的岩石去硅作用而形成的。翡翠习惯上又称为缅甸玉,是缅甸出产的硬玉,日本、苏联、墨西哥、美国加州等均产有硬玉,但其质量与产量远远不如缅甸。
当今,玉制品的种类多样,琳琅满目。翡翠玉佛作为比较多见的吊坠饰品之一,因为其独有的造型设计和深远的寄寓得到众多人的偏爱。
翡翠玉佛是佛教文化和中国玉文化的完美结合。其造型设计多是来自弥勒佛,就是五代梁时的僧人布袋和尚,他看上去大腹便便、和蔼可亲,给人一种慈爱大度、豁达乐观的感觉,成为当时人们的精神依托和信仰。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一种吉祥物,被赋予高贵纯洁的象征,寄寓幸福吉祥,与弥勒佛尊贵的形象相得益彰。
翡翠玉佛除了指弥勒佛之外,还包括如来佛祖、卢舍那佛、释迦佛、宝生佛等,都是有大智大慧,以慈悲为怀,深得人们的敬仰和喜欢。
翡翠玉佛既是对佛教文化的延续,也是对中国玉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将两者互相结合,传达了对生活的美好祈盼和祝福,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依托。
玉佛以弥勒佛为主要形象进行雕琢设计,弥勒佛是大慈大悲、法力无边的典型人物,被称作是“未来世界”,更是以大肚便便、笑口常开的形象出现在百姓的眼前。
人们都期望佩戴玉佛可以保佑自己平安幸福,同时也学习弥勒佛那种宽容、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并以此来教育后辈要学会待人谦和、拥有可容天下事的大度胸怀。按照佛教古籍的记载,弥勒佛经常化身凡人,体味人生百态,引渡有缘之人。在凡间中的弥勒佛无论是碰上什么样的难处、困境,全都一笑置之。
而且不但是困苦的百姓,就算是穷凶极恶的歹徒,弥勒佛也愿意将其渡化,正所谓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除此之外,佩戴翡翠玉佛还能够驱邪避害、富贵平安、代代有福、财源广聚,延年益寿。
人们觉得只要如弥勒佛一样一心向善,佛祖就会赐予平安吉祥,保佑后代幸福连连。总的来说,翡翠玉佛不仅仅有着装饰的作用,还有着庇佑佩戴者福泽绵延的作用,所以广受人们的青睐,成为众多人购买装饰品和投资理财的首选。
要注意的是,虽说翡翠是吸收了千万年日月精华而形成的,但不意味着翡翠就是无坚不摧的。佩戴翡翠玉佛的时候,要留心尽量不与硬物相碰撞,避免翡翠受损影响它的价值。
众所周知,以翡鸟和翠鸟的颜色而命名的翡翠,有历史记载进入中国是在明代末期,在清代翡翠较为普及是在清晚期慈禧太后的时代(1835——1908),这期间应该算是中国翡翠市场雏形阶段。
在那个年代,翡翠仅限于宫廷和达官贵人享用。随后进入民国时期,由于时局不稳,翡翠的发展进入低潮期,那个时期的翡翠的设计和雕工相对粗犷。进入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在北京,上海,南方等地建立了玉雕厂,中国翡翠市场才得到了真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翡翠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七十年代缅甸的帕橄翡翠矿区翡翠原石的拍卖,发展到仰光翡翠原石的拍卖,缅甸的瓦城成为当时的翡翠玉器主要市场,进入到八十年代以后,泰国的清迈成为翡翠原石的集散地,此时玉石从当地再运到中国的大陆、香港和台湾。在中国内陆,翡翠市场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云南,一个是广东,缅甸仰光拍卖的翡翠原石,在九十年代,有部分进入中国的香港和台湾,有部分进入了中国的云南,有些翡翠原石在云南直接加工,这时期云南的翡翠市场因此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有部分翡翠原石经香港进入广东,这一时期广东的翡翠市场也同步进入了起步阶段。近二十年来,经过仰光拍卖后的翡翠原石,一直销往中国的内地,九十年代后期,每年约有几千吨的体量直接进入广东,进行二次拍卖,而后主要聚集在广东进行加工和销售,广东因这一原因一跃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翡翠市场。与此同时,在2008年左右,由于云南方面的重视,利用与翡翠产地国缅甸边贸的优势,重整旗鼓云南的翡翠市场,在瑞丽和盈江建立了翡翠毛料公盘市场,各种条件有所改善,其翡翠市场也得到了充分发展。中国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市场和最大的翡翠加工基地,究其原因,小编认为,最主要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带动了玉器行业的发展,相玉、品玉、爱玉和藏玉成为时尚,翡翠进入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