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些诗的名字为什么叫《绝句》?
前言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绝句是古诗的一种诗体,表示四句的诗,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分。
之所以诗的名字(题目)叫做《绝句》,类似于无题的意思。
一、最早的绝句
最早的绝句见于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其中收录了汉代的四首五言的四句诗,这四首诗其实并没有题目,编者加了一个题目叫做”古绝句”:
【其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其二】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
【其三】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
【其四】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二、杜甫的绝句
杜甫有很多绝句没有专门的题目,也是直接用《绝句》命名,例如这首《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又如其讨论诗歌的《戏为六绝句》: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又如《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三、无题诗
民国学者张采田 《李义山诗辨正·无题四首》说到:
“无题诗格,创自 玉谿 。此体只能施之七律,方可婉转动情。”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全唐诗》中共收入了十六首,有名的作品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后面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后人加上用来区别不同诗的,其实还是《无题》。
张先生的解读,是从狭义角度看问题,其实所有没有题目的诗都可以看作无题诗。
四、无题词
除了诗以外,很多人填词也没有给与特殊的题目。有的词会有个小序,例如姜夔的《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张炎的《暗香·送杜景斋归永嘉》,题目是“送杜景斋归永嘉”:
猗兰声歇。抱孤琴思远,几番弹彻。洗耳无人,寂寂行歌古时月。一笑东风又急。
黯消凝、恨听啼鴂。想少陵、还叹飘零,遣兴在吟箧。愁绝。更离别。待款语迟留,赋归心切。故园梦接。花影闲门掩春蝶。重访山中旧隐,有羁怀、未须轻说。莫相忘,堤上柳、此时共折。
很多宋词,只有一个词牌,并没有单独的题目,例如欧阳修的《鹧鸪天》:
学画宫眉细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只知一笑能倾国,不信相看有断肠。
双黄鹄,两鸳鸯。迢迢云水恨难忘。早知今日长相忆,不及从初莫作双。
后人提到这首词的时候,题目会写作《鹧鸪天·学画宫眉细细长》, 这和李商隐的无题诗一样,把第一句放入了题目中,用以区别其他的词。其实还是无题。
结束语
再回到题主的问题:一些诗的名字为什么叫《绝句》?
答案就是,没有题目或者丢失了原来的题目,所以直接用诗体来表示。
@老街味道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绝句包括古绝和律绝。
七绝,五绝是格律体,绝句不算,因为古绝产生的时候还只有四声,没有平仄,更无从谈格律。
那么为什么叫绝句呢?为什么把四句二十字,二十八字统称绝句?
绝句的出现,按照音乐诗歌的发展,应该和乐府歌行体有着很大的关系。类似于小令的生成,声韵学的发展,让歌行体不断地规整,讲究,对仗。那么在演唱中得停顿换气吧?乐府诗就分很多小段落,小乐章。还有长短句,重复咏唱。
一小段就称之为“解”。举个例子,《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后面还有,就截取前面十二句大家看看。这个就是四句一解,是不是每四句大概一个意思,每四句也换了一个韵脚?也就是说拿出一个四句解来,就是一个绝句。当然,绝应该也有果断,斩断的意思。称之为绝句,很有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至于产生长短句,小令,重复咏唱,分上下阕的形式,平仄规范之后就是词。
所以我们看到自称绝句的诗,必然是四句。包括五言、六言、七言等各种句式。不过随着音节的灵活变化,最终五言和七言这种包括单音节的诗句大行其道,其他字数的绝句慢慢就萧条,无人创作了。
只要是四句,合韵的诗即可称为绝句,至于是否遵守平仄格律,只是区分律绝和古绝的依据。古人在写诗的时候,除非是一开始就要求合律,一般并不过分追求平仄。
比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虽自号绝句,但是就是一首古绝,即古体诗,又称古风。
而杜牧《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平水韵中平仄为“平平仄仄仄仄仄”,说后面拗救也好,说是出律也罢,并不影响他自称绝句,更不影响诗句的意境优美。
律绝就更多了,自称《绝句》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还有《绝句四首》之类的,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为什么自称“绝句”?
第一是杜甫这种,当时格律诗体刚刚成型,杜甫大概是标出绝句的格式区别,对自己的诗进行归类。这种情形非常多。
另一种情况大概就是类似于李商隐的《无题》诗了,纯粹有感而发的作品,懒得费神思去想什么标题,反正四句是绝句的格式,便用这个通指了。
只要内容写得漂亮,一样的大把人喜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个人色彩,并不是很在乎别人是否通过标题就能读懂自己的内容。
绝句,大家比较认可的是:对诗的体裁分类的一种称谓。有七言绝句、五言绝句,还有六言绝句。对诗分类大慨唐以前开始,以后越分越清,越分越细,直至现在对绝句的每一个字的读音是平是仄,每一句几平几仄,平仄如何排序等争论不休;都是引经据典各说各的对。其实没这个必要。
古人写诗,意境为重,韵律平仄在后。古体诗及古体诗后的格律诗,通览后就会明白,例子举不胜举。就连“推,敲”二字的应用产生,也是在斟酌哪个字最贴切最合意境。韵律只是追求读音的美而已。
诗的体裁格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就如人穿衣服,睡觉、上班、旅游、会客访友需要根据内容情况适合什么衣服去着装。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吳万里船。七言绝句换成五言绝句,就不能表达这般意境了。有人曾把王勃的“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自认为比王勃有才,此君却不知:读起来还有那种气韵吗!
现在,我们用普通话为标准来评定是否合乎韵律,这本身就是评定错误。同是一个字,各个地方读音就不同,这是强调普及普通话的现在。就是按拼音去读,也有河南的普通话,广东的普通话之分,同中国人讲英语一样,能听出不标准。
我们不能以现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去错误地评定古人用字的对错,那样没意义。《七绝》《五绝》更是如此。需知,绝句是对情景表达,精练到极至的诗体。
绝句,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律句的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
也就是中平(仄)中仄(平)中平(仄)+中或仄。我们按照最后一个字是压平音或仄音和首句入不入把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基本分成四大类。
格律对照
五言绝句
一、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雨未歇》
浓云遮皓月,小巷客空绝。
满饮杯中酒,何愁雨未歇?
二、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渡江》
皓雪泛轻舟,白衣立船头。
观山复望水,不觉渡春秋。
三、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四、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言绝句
一、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白居易《忆江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 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 不知攀折是何人。
三、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忆南唐》
撰写诗篇笑妓娼,不知国恨自悲伤。
苍天不愿随人意,从此唐朝不是唐。
四、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沁时光》
周年复始杏花开,杨柳无心把路裁。
余墨难书多少事,时光一去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