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问答分类: 取名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5 回复
﹏原来我没有那么清纯。 回复于 2023-07-10 之前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古代的确是有用“伯仲叔季”起名字的习惯,但绝不是都用,也不是起名,仅仅是用于取字。

古人一般是取名之后,再取一个字,习惯上很少直呼其名,彼此之间一般是以字相称,以示尊重和礼貌。就算长辈称呼小辈,也多称字,以示喜爱。

名字往往是自己的谦称,古人较少说我如何如何,一般曹操会说“操如何”,刘备说“备如何”等等。

三国时代,许多故事耳熟能详,但提起以“伯仲叔季”为名字的人物,一般人也会蒙,一口还说不出几个来,这也说明这个取名字的方式并不是非常普遍。

豹眼首先想到的是曹操曹孟德,“孟”就相当于“伯”,是老大的意思,曹操是老大没问题。

曹操的名是“操”,取字为“德”。

《荀子·劝学》说: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与操联合在一起,谓之德操,这是古人取名、字经常采用的规则。

以“伯”为字,比较熟悉的就是姜维姜伯约,维与约,也是关联。

以“仲”为字,那就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孙仲谋,权与谋是不是也是关联一起的哦!

还有司马懿司马仲达等人,懿与达也很密切。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说到孙权,就会想到其兄孙策,字伯符,策与符也是有联系的。孙策为伯是老大,孙权为仲是老二。

孙翊,又名孙俨,字叔弼,这是老三,以“叔”为字,翊与弼其意相连,都是辅佐的意思。

孙匡,字季佐,以“季”为字,自然是老四,匡与佐也是意义相连。

孙坚有五个儿子,分别是策、权、翊、匡、朗。策、权、翊、匡是嫡出,分别以“伯仲叔季”的顺序取字,而孙朗是庶出,其字就是早安,就不能与前四个兄长相提并论了。

孙坚给自己的儿子们取名字,是绝对按照“伯仲叔季”这个顺序的,从取名来看,也看出了嫡庶之分。

这的确是古代取名的一个习惯,但按照这个套路的并不是很多。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除了孙坚这一家之外,还有夏侯渊一家比较按照这个套路来。

夏侯渊一共有八个儿子,分别是:

夏侯衡,字伯权;

夏侯霸,字仲权;

夏侯称,字叔权;

夏侯威,字季权;

夏侯荣,字幼权;

夏侯惠,字稚权;

夏侯和,字义权。

夏侯渊还有一幼子,不清楚名字,在家乡大乱时,因为饥荒抛弃,为得是养活已故兄弟的孤女。据说就是夏侯夫人,夏侯渊的侄女、夏侯霸的从妹、十三四岁时外出打柴被张飞碰到纳为夫人,生下了两个女儿,先后嫁给刘禅为皇后。

夏侯渊儿子很多,各有其名,但字就共用一个权,而用“伯仲叔季幼稚义”等字加以区别长幼。

这是人丁兴旺的情况,儿子多了,这几个字自己都不够用。

像夏侯尚,字伯仁,是夏侯渊的侄子,按照族谱,夏侯尚是可以与夏侯霸兄弟们排行的。

或许就是因为夏侯氏人丁兴旺,男孩较多的原因,各取各的名字吧。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三国时期司马氏家族也是牛逼的,司马防有八个儿子,个个优秀,号称“司马八达”,分别是:

司马朗,字伯达;

司马懿,字仲达;

司马孚,字叔达;

司马馗,字季达;

司马恂,字显达;

司马进,字惠达;

司马通,字雅达;

司马敏,字幼达。

一般来说,最小儿子称“幼”,显然夏侯渊没有思想准备,第五个儿子就叫幼权,不曾想又生了三个;司马防倒是有准备,底气比较足,第八个儿子才取字为“幼”。估计差不多了,也没心思再生了。

豹眼认为,以“伯仲叔季”取字,以示区别儿子的长幼,这是一个比较习惯的方法,但不是通行的法则。

前提是对自己的生育能力有足够的信心,而且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养得起,而且遗传基因比较强大,生出的儿子生存能力很强才行。

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以此取名字也会很尴尬。

有了伯,没有仲叔季,或者养不起,或者早夭,有叔季,没伯仲,也不是个事哦。

由此可知,以“伯仲叔季”取名不错,但也有尴尬的时候,不是唯一的好方法。

三国时期,这类取名字的还有不少,在此也不一一列举了,欢迎有兴趣的友友,就尽力评论吧。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精灵雨露 回复于 2023-07-10 之前

“伯”字的文臣武将极多,群星璀璨。

1.小霸王孙策

孙策,字伯符,乃江东猛虎孙坚之嫡长子。孙坚死后,孙策以玉玺抵押,向袁术借兵,得以星火燎原之势光复江东。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被称呼为“小霸王”;孙策酣斗太史慈,大战严白虎,统领江东走向强盛,取得与曹操分庭抗争之势。孙策被人暗算行刺,英年早逝,实为江东最大的损失。

2.天水少帅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人。在“伯”字圈里,当属孙伯符和姜伯约的人气最旺,呼声最高,粉丝最多。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姜维武艺出众,胆大如斗,姜维在天水郡一战成名,先让常胜将军赵云大惊之下差点失手,又让诸葛亮吃了生平第一次败仗。姜伯约继承诸葛遗志,九伐中原,鞠躬尽瘁。最终诈降兵败,自刎而死。

3.儒将陆逊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陆逊,字伯言,娶了孙策的女儿。陆续在襄樊之战时暂露头脚,扮猪吃虎,在关羽面前示怯买好,以骄其心,使关羽彻底丧失了判断和警觉,为吕蒙白衣渡江埋下了伏笔。陆逊书生拜大将,震惊长江两岸,一把火烧了刘备毕生的基业,令西蜀从此一蹶不振。陆逊后来卷入了孙权父子的争斗中,最终牵连获罪被下狱,忧郁而死。

4.白马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珪,刘备的同学,凭良心说,公孙瓒这位同学,很有同学情谊,他对刘备还是很厚道的。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公孙瓒玉树临风、声洪貌美,白马义从声威震天,曾经打的乌桓畏首畏尾,不敢轻举妄动。公孙瓒还热衷于玩票单挑,曾经先后单挑吕布和文丑,不过都差点丧命。公孙瓒最后被袁绍击败,困于高楼,引火自焚而死。

5.其他名人

满宠,字伯宁,他娶了一位盲妻,因此以人品著称。满宠跟随曹操南征北战,鲜有败绩,后来在大破孙权时,曾经射死了孙权之侄孙泰。

另有“伯”字名人如下:郭淮字伯济,在与姜维单挑箭术时,被姜维空手反杀。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司马朗,字伯达,司马懿的大哥,司马八达之首;蔡邕,字伯喈,三国第一才女蔡文姬之父;邓芝字伯苗,张嶷字伯岐,张翼字伯恭,均为蜀汉后期诸葛亮的重要战将;最后再加一个汉献帝刘协,字伯和,后来被曹丕篡位,被贬为山阳公。

最后补充一句,曹操字孟德,马超字孟起,他们也是排行老大,只不过他们是庶出,不能用伯,只能用孟。

“仲”字明星云集,圈粉无数。

1.忍者无敌司马懿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司马懿,字仲达,鹰眼狼顾,非人臣者。司马懿又三大强项,一是能忍,忍到诸葛亮油尽灯枯,忍到曹魏人才凋零、曹真孤木难支,他终于高调出山,一出手就K.O了孟达;二是能装,他不但能穿上诸葛亮送来的女装,将诸葛亮气到吐血,还能装病赚曹爽,随即发起了高平陵之变,彻底夺取政权;三是能生,司马懿继承了他爹的优良能力,一口气生了九个儿子。

2.东吴大帝孙权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孙权,字仲谋。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说,“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少年接管父兄之江东基业,驭下有术,治业有方,使得江东更加富庶,更依长江之天险,高枕基业之无忧。孙权晚年比较糊涂,在立储问题上摇摆不定,使得朝局动荡,还曾亲手处死了儿子,为孙吴后期的动乱埋下了隐患。

3.暴力董卓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董卓字仲颖,又黄又暴!董卓率三千西凉虎狼铁骑入京,以勤王之功得以把持朝政,权倾朝野。董卓废立少帝,淫乱宫廷,党同伐异,杀人如麻。董卓焚烧宫殿,挟持皇帝,诛杀大臣,人神共愤。董卓后来被吕布杀死,被百姓点了天灯。

4.虎痴许褚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许褚字仲康,号称虎痴,又被冠以虎侯的美誉。许褚曾与典韦大战两天两夜,还曾与马超大战二百多回合,均难分胜负。许褚有点愣头愣脑,但其智商作为保镖够了!许褚爱撒野,根本不会射箭,还和人家徐晃死缠烂打抢襟袍;许褚爱喝酒,因为酒驾差点被张飞干掉。不过许褚忠诚,数次救曹操于危难之中,曹操死后,许褚哭到吐血。

5.其他名人

文聘字仲业,本是荆州刘表的大将,曾经和魏延杀到昏天黑地,后来追击刘备时,被刘备以“背主求荣”骂到面红耳赤、羞赧而退。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程昱字仲德,乃曹操智囊、亲信,就是他骗了徐庶。程昱被曹操封为尚书、奋威将军、安国亭侯,曹丕登基后,又封为安乡侯。程昱去世时,曹丕曾痛哭流涕。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似乎东吴还有一位虞翻,字仲翔,曾经在舌战群儒中围殴诸葛亮。

“叔”字名人,真不好找

1.孙翊——孙坚第三子

孙翊字叔弼,孙权的弟弟。孙策托孤时,张昭等重臣曾经联合提名孙翊为继承人,被孙策否决。孙翊本人比较暴躁,经常责难下属,以致于最终招致杀身之祸。孙翊的妻子徐氏,貌美倾城,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巾帼奇女子,她隐忍不发,委曲求全,最终为亡夫报仇。这段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有详细记载。

2.白毦兵统领陈到

陈到,字叔至,在三国演义中未曾登场,不过在正史中,他却是刘备身边少有的大将,后被嘉封为征西将军。在《三国志》中,陈寿说他“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

3.其他人物

司马孚,字叔达,司马懿之三弟也,其实司马懿还有五到八弟,晕,司马家的儿子太多了。

孙桓,字叔武,孙权的宗族侄子。夷陵之战前夕,孙桓曾经保举了谢旌、李异两位万夫不当之勇的大将,不过这两人迅速被关兴、张苞分别KO。

羊祜,字叔子,对晋武帝司马炎有扶立之功,其与东吴名将陆抗之交亦传为美谈,严格来说,羊祜应该算是西晋人物了。

那么“叔”字名人为什么不好找呢?深思了一下,可能是大哥二哥比较强势,一般没老三什么事了;再就是,叔字辈的人物本来就少。

“季”字名人,寥寥无几

1.西川刘璋

刘璋字季玉,继承了父亲的基业,坐守益州,不过他暗弱无能,不思进取,被曹操骂作“守户之犬耳”。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刘璋是非不分,这边张松、孟达、法正把他卖了,他还帮着张松数钱,那边黄权、李恢、王累冒死直谏,他却大发雷霆,将忠义之人乱棒打出。不过刘璋却是一个仁厚之辈,在被刘备逼迫无奈时,刘璋感叹道:“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未曾施加恩德于百姓。打仗三年,尸骨遍野,都是因为我的缘故,我岂能安心!”于是放弃了抵抗,出城投降。

2.白眉马良

马良字季常,是马谡的哥哥。“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的眉毛中有白毛,因此被称为白眉马良。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关羽刮骨疗毒时,与其下棋的正是马良。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兵败如山倒,马良也遇害。

最后说一句,谢谢邀请。水平有限,估计漏掉了很多名人,请大家积极补充一下吧。

冰梦圣蓝 回复于 2023-07-10 之前

“伯仲叔季”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古人大多用来取字号,以表长幼之序。

在汉末三国时期,最按这规矩来取字的就要数孙策这一辈人了。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我们来看一下:

孙坚,字文台,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孙策(伯符)、孙权(仲谋)、孙翊(叔弼)、孙匡(季佐)。

孙静,字幼台,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孙暠、孙瑜(仲异)、孙晈(叔明)、孙奂(季明)、孙谦。【孙暠、孙谦的字号没有记载,不过我们也可以猜到,多半都伯明和幼明】

孙羌,字圣台,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孙fen贲(伯阳)、孙辅。【孙辅字国仪,没按套路来】

孙家到了第三代人物,取名都就没按照这一规矩来了。不过古人取字的讲究可不止这一条规则,还有很多讲究。比如:名与字同义、反义、延伸等;参照古籍;二字对应……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除了上面说的孙家二代人物以外,马氏五常也是按此规矩取字的。

关于马氏五兄弟,老大、老二、老三的记载均为不详,但是我们依旧可以根据老四、老五的字号来进行推敲。分别是:老大(伯常)、老二(仲常)、老三(叔常)、马良(季常)、马谡(幼常)。

接下来就是司马八达。分别是:司马朗(伯达)、司马懿(仲达)、司马孚(叔达)、司马馗(季达)。很明显,司马防觉得生四个不够,甚至生五个都不够,所以到第五个儿子出生的时候,并没有用幼达来收尾!司马恂(显达)、司马进(惠达)、司马通(雅达)司马敏(幼达)。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名,三国时代,有哪些这种名字的武将或者名人

除了以上说的,还有很多零星人物,比如许褚(仲康)、董卓(仲颖)、程昱(仲德)、姜维(伯约)、陆逊(伯言)、虞翻(仲翔)……我们都可以根据他们的字号来判断他们在家中的排行。

差不多了吧,一时之间也想不起来了,就大家一起补充吧!

亲爱德硪忽略了你得感受 回复于 2023-07-10 之前

古代都用“伯仲叔季”起字,分别代表着在家庭里排行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像汉高祖刘邦,姓刘名邦字季,字季,也就是代表着在家里兄弟中排行老四。在三国中,确实有几位名人用伯仲叔季起名的。首先,是孙策、孙权兄弟。他们哥俩是孙坚的儿子。孙策,排行老大,所以叫伯符,孙权是弟弟,因此叫仲谋。这里的伯、仲,就区分出了他俩谁是老大,谁是老二了。司马懿,字仲达。他的老爹司马防很能生,一共生了八个儿子。这八个儿子的字中,名带一个达字。司马懿排行老二,因此就叫仲达了。三国孙吴名将陆逊,字伯言,也是表明他是家中同辈人中的老大哥。蜀汉政权后期的军事统帅姜维,字伯约,也是表明他是家中的大哥。另外,三国时期最早的军阀董卓,字仲颖,在家是老二。再有,当过曹操侍卫长的许褚字仲康。还有过继给诸葛亮当儿子的诸葛乔(原是诸葛瑾的儿子),字伯松。

文艺小痞子 回复于 2023-07-10 之前

不光三国,中国自始至终都有这个习惯,比如中国第一大文豪孔子,字仲尼(又名孔老二),伯邑考(文王大儿子),刘季(刘邦),司马懿司马仲达,姜维姜伯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