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路名以各城市命名原因是来自租界影响。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
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
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上海路名的命名方法有很多种,大致如下:
1、省市县名法 南北向的用省名,比如:四川路、河南路 东西向的用市名,比如:南京路、北京路 次要道路用县名,比如:太仓路
2、旧有地名的沿用 比如:旧校场路,南车站路
3、起止点法(多见于郊区) 比如:杨高路(杨思-高桥)
4、宝钢、石化的经纬法 经一路、纬五路
5、张江高科的科学家命名法 东西向用中国科学家名,比如:郭守敬路 南北向用外国科学家名,比如:牛顿路
6、花木地区的花木命名法 东西向用花卉名,比如:牡丹路 南北向用树木名,比如:白杨路
7、外高桥保税区的外国命名法 外国国名及其城市各取一字,比如:美盛路、意威路、德林路
当时的国民政府对道路命名的一种方案为基础制定的,没有特别的指向,主要道路多采用主要的省市名。 这些路名,解放后变动也不大。 解放后,新政权要对上海的路名要进行改置,后来的大量全国地名路名就是这样出现了,当然也保留了一些原有的路名.--如中华路就是原有的路名. 一般而言,上海道路的地名是与全国的省份的各大体方位大致相同,如我国的东北省份在东北方向,反映在上海的地名上也在上海的东北方向。松花江路,鞍山路等,在杨浦区–在上海的东北区。 还有上海地名的命名规则是,纵向(南北走向)是省的名称,横向(东西走向)则是省以下的市、地区、县的名称,如南京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延安路等是横向;而四川路,江西路,河南路,福建路,浙江路,贵州路,广西路,西藏路等--纵向。当然也有特例,如广东路它是省名的路,但它却是横向。 这规则在后来的运用上,基本上是这样的,可能特例会比较多。如成都路它是纵向的,但按规则它应该用在横向的路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