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性质稳定,无须特别的保养与维护。但是,作为收藏品,储存的时间长,年代久,又要经常把玩,总希望她能保持完好无缺,亮丽如新,以使她的美和完整性不受损坏。这就要了解和田玉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养护。
1.防火,避免高温烘烤
和田玉为透闪石矿物,属于硅酸盐,她的熔点是比较高的。用新疆若羌产的和田玉原料进行熔点试验,试验在高温燃烧电阻炉(马福炉)上进行。仪器型号SRJK-2.5-13。经焙烧熔融试验和田玉的熔点在1300℃附近,可见熔点较高。当焙烧温度达到800℃左右时,和田玉失去油润光泽、晶莹质感,“石化”而变得粗糙,推测此温度应为结构水(〔OH)2)的失水温度(结构水的失水温度分析是粗略而不精确的)。结构水破坏就是脱水,会导致和田玉发白干裂。和田玉的结构水若遭破坏,将丧失油润光泽,晶莹的质地美感丧失。在佩戴时应避免高温的环境,如炉灶的烘烤等。长时间的强灯光照射或太阳曝晒也应避免。
2.防止接触化学溶剂
和田玉饰品有些部位松散,有各种裂隙,特别是皮色沁色部位。这些部位一般是玉质较疏松之处,若与化学药剂、溶液接触,这些有溶解腐蚀作用的溶液容易残留于和田玉的缝隙中,发生腐蚀溶解作用,破坏颜色,溶解矿物,使和田玉松散裉色。
香水、人体汗液、化妆品等都是含一定化学成分的溶液,对玉件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特别是对于沁色皮色等次生部位,或玉质疏松、裂隙发育的和田玉,其破坏性更强。
有些结构疏松的青海料饰品,佩戴一段时间后发生蛀孔现象,在玉的表面形成虫蛀状的小孔。有的出现腐蚀坑,质地发乌变灰,其美感大为降低。发生蛀孔现象的原因是这些材料的透闪石颗粒较粗,定向排列明显,在近于平行排列的晶体之间有较大的空隙。人体的汗液、化妆品、香水等容易渗透于其中,发生化学反应,起腐蚀作用而形成各种虫蛀般的腐蚀坑。这些腐蚀物跟玉材的化学反应也使其质地发灰变乌浊。
有些和田玉成分不纯,含有碳酸盐变质残余物,经酸的腐蚀,碳酸盐容易被溶解而形成溶蚀坑,这也是部分青海料发生蛀孔现象的原因。
人体的汗液含有尿酸成分,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夏天流汗较多时,应减少佩戴时间。从身上取下饰品后,宜用清水清洗干净,用柔软干净的白棉布擦拭。不可用染色布或较硬的纤维质布料,这些纤维质会磨损玉质。
3.避免与硬物碰撞接触
和田玉的硬度为摩氏6.0~6.5,墨玉更低,为55~6.0。与比之更高硬度的物质混放,容易被这些物质划破刮伤。和田玉饰品应每件有自己的首饰包装盒单独存放,包装首饰盒内衬海绵绒布,整个包装盒跌落或碰撞时,这些软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而保护饰品。
应避免与钻石、红蓝宝石、水晶、碧玺、翡翠等混放。这些宝玉石的硬度较和田玉高,会划伤和田玉。
4.防跌落碰撞
手镯是细条子的条状饰物,较脆弱,跌落或碰撞时容易碰伤产生裂纹。一些饰品的边缘花纹和尖、细、薄部位,最容易因跌落碰撞而折断、崩口或破损,在佩戴、搬运、移动时,要小心轻取轻放,以免碰撞跌落。剧烈运动、登山等时最好不要佩戴,以防坠落和碰撞。
5.避免灰尘和油污
灰尘中含各种污染物,且其中有微小的石英粉尘。石英砂尘粒的硬度为7,它是使玻璃表面起“毛”的罪魁祸首。玻璃手表壳之所以经段时间后表面有众多划痕起“毛”,就是空气中石英粉尘对它的磨损所致。这些石英粉尘的硬度比和田玉高,同样也会刮伤和田玉的表面,使饰品表面毛糙,失去光泽。
陈列摆设的器皿、摆件类饰品,应用玻璃罩盖住,避免灰尘污染和碰撞,若饰品表面积有灰尘,可用软毛刷清洁。用毛刷擦拭不仅可使饰品表面干净,而且能增强油润光泽、滋润感。
油污会在饰品表面形成污渍,造成污染。若是籽玉表面有油污,还会堵住玉质中的气孔,“不透气”,玉质本身温润糯柔的质感显现不出来,她的天然美就被掩盖了。饰品若有油污,可用中性洗涤剂清洗,再用清水冲干净,用白棉布擦干。
油的作用是两方面的,对于质量高的籽玉,它是污染。对于质地疏松的一些山料饰品,它却有滋润和弥合微裂隙的作用。
对于疏松的青海料、俄罗斯山料等饰品,平常可用专业的油、蜡擦拭表面,可起充填微裂缝、使表面光滑油润的作用。疏松的沁色、次生色部位和有微裂隙的饰品,可时常涂上专业的油或上蜡,以保持其温润并使表面裂纹不明显。
许多和田玉收藏家有自己的玩玉养玉心得体会。民国时期著名的收藏家刘大同就总结出玩古玉的“三忌”“四畏”。“三忌”指忌油、忌腥、忌污浊气体。“四畏”指畏冰、畏火、畏姜水、畏惊气。这些心得体会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