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的风俗意义及来历见解

元旦是我国比较重要的节日,它代表着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节日时间就在每年的公历1月1日。元旦节代表着一年之始、一日之始的风俗意义,来源于民国时期的政府设立。

元旦的由来来历

“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现行公历“元旦”为1949年所定。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 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公元1911年,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元旦的寓意象征

一年之始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一日之始

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据史料记载,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中国历史上,“元旦”有许多称谓,如元日、元正、元辰、开年、元春、上日、华岁等,但在诸多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元旦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元旦的民间风俗

元旦没有特殊习俗。现在普遍的过法是团体组织,开一个元旦联欢会进行庆祝。中国古代的元旦就是春节,会进行隆重的庆祝,但现在的元旦是采用公历纪年法之后才确定下来的,在中国人心里没有春节那样重要。所以元旦和春节就成了两个节日,一开始元旦的时候,大家还会把元旦作为“小年”来过,只当是春节的缩小版。大家会在这一天放鞭炮、祭祀鬼神、和家人一起吃饭,但过两次年总归是麻烦的,在元旦之后一个月还有“大年”需要忙,所以渐渐地元旦也就没有那么被重视了。

(0)
至诚居士至诚居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