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什么意思 芒种是夏季第几个节气

夏天到了,很多地方都开始升温,而古人也通过二十四个节气来辨别时节。那么芒种是什么意思?芒种是夏季第几个节气?

image.png

芒种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里有很多都可以“望文生义”,比如“雨水”“小满”“霜降”“冬至”等等,而“芒种”呢?如果你四体不勤,又五谷不分,那么从字面上来看,就很难知道这个节气的意义,是忙着播种吗?那只说对了一半。

实际上这里的“芒”指的是带“芒”的作物,“芒”就是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我们有个成语说“针尖对麦芒”,就是把麦芒的尖细与针来比较,表示两者旗鼓相当,不相上下。还有个成语叫“如芒在背”,《汉书·霍光传》说大臣霍光权势震主,汉宣帝和他一起出去,感觉自己后背好像芒刺针扎一般,皇帝这是怕他,心里极度不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到了芒种,在一些地区,有芒的小麦类作物开始成熟了,而有芒的稻类作物也要播种了,所以有民谚曰:“芒种芒种,连收带种。”有的地方把这一节气叫做“麦收”或者“农忙”,这就是“芒种”的另一半意思,不仅忙着种,还忙着收。

古代有很多诗也提到了芒种这一节气,如宋代陆游的《时雨》前四句写道: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诗经》中有不少的农事诗都是表现农忙的,并且往往是在一首诗中表现了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一气呵成。如《载芟(shān)》就描写了春种夏长秋收冬祭的情形,这是因为这首诗用于“祭祀”,人们把粮食奉献给祖先的时候,唱这首诗,告诉祖先这粮食是我亲自种的,请祖先们品尝,这样就表现了自己的虔诚,从而能获得祖先们的保佑。而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们把诗当为文学作品,对农事的表现则有这样几种情形:要么是将“播种”与“收获”分离,诗篇关注的是当下的一个镜头,如“晨兴理荒秽”“锄禾日当午”“半夜呼儿趁晓耕”“丰年留客足鸡豚”等等;要么就是把“收获”与“播种”联系起来,并通过对比表达悯农之情,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运锄耕斸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等等。  

芒种节,在一些地区,往往是收割和播种时节的分界点, “栽秧割麦两头忙”,这样一个时令,恰好播种与收获的内容都有,因而不必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对农事活动的整个表达。如上面提到的陆游的诗篇,通过“四野皆插秧”的种和“家家麦饭美”的收这两个同时存在的真实场景,就衬托出一片太平景象。 

而这个时节,植物更新了一茬,这种场面的突变往往又会给人一种很强的冲击力,有着换代之感。又有诗曰: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又有诗曰:

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

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此有沈迷客,窥窥不见天。

我们习惯了春种秋收的寓意,而实际上,芒种,才更能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不易。忙着收,忙着种,一茬接一茬,在忙碌中,劳动者没有诗人们那么多的幻想,也没有那么多的慨叹,小麦一炸了芒,麦粒儿就落在地里,收成也就减少,要是再赶上下雨,那情况就更糟了,所以“春争日,夏争时”,农民们要赶着抢收,“麦上场,蚕出筐,此时只有田家忙。半月天晴一日雨,前日麦地皆青秧。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宋]陈造《田家谣》)不仅要收得快,还要种得快,“过了芒种,不可强种”,过了这个时节,农作物的成活率也会越来越低。这段时间那叫一个“紧”,要抢着麦收,抢着种上新苗,没有哪个节令有着如此强烈的号召力,能调动农民们迅速出动,并让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五月人倍忙,田家日不闲,时间就像一股洪流,裹挟着我们不得不向前,目标完成一个又会有一个,事情也是做完一件就又有一件,想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但这忙也是值得的,因为在芒种,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半是收获的情景,一半是种下的新的希望,付出与回报的双重图画就在眼前。我们的生活像芒种,每日急急忙忙,忙得不可开交,但生活也在随时激励着我们,一分的耕耘就有一分的收获。  

芒种是夏季第几个节气

夏季第3个节气

芒种是夏季的一个节气,在农历24 的节气当中,它属于第9个节气,也是夏季当中的第3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叫芒种节气。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以上就是文章芒种是什么意思 芒种是夏季第几个节气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民俗相关内容的朋友请继续关注增庆堂吉祥文化网。

(0)
jinghuijinghui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